在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今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似乎开始陷入瓶颈。近日更是有媒体透露,芯片大企英伟达、超威等,陆续开始削减订单,并计划启动库存调整,下调季度财务目标。
而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的台积电,也是在近日传出了砍单的消息。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受阻的大背景下,有消息传出台积电大砍了近5成左右的供应链订单,涉及到了设备、耗材等多个关键领域。

据报道,台积电的月产能也因为订单的取消而明显减少,这也对其它相关供应链的动能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据台积电透露,在本年第三季度时,台积电的订单就开始削减,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与明年第一季度将持续下滑,这或许意味着台积电整体的芯片制程等都将受到影响。
并且,在10月上旬,台积电就已经将资本支出削减了40亿美元,据悉,这已经是台积电第二次下调该项支出目标了。
对此,《台湾经济日报》分析称,现阶段,台积电所面临的订单困境,将掀起供应链领域的“骨牌效应”,这意味着供应链原先上千亿的商机将因此流失。

简单来说,其实目前台积电的困境主要来源于大客户取消订单,以及业界内景气下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次突然取消订单的客户,台积电闭口不言,不过分析以往台积电3纳米的客户,主要还是苹果、英特尔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讨论美国经济、供应链问题时就提到了“台积电的威胁性”,她指出美国过度依赖台积电,90%的芯片从台湾地区购买,这对美国而言,是一种“安全风险”。
从美国的角度出发,其想要将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掏空,为美国所用,尤其是看到两岸统一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美国越是迫切的想要将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供应链搬到美国去,但民进党当局也深知这是自己手中最后的筹码,因此并不愿轻易放手。

秉着“得不到就毁掉”的原则,美国不乏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提出“焦土策略”,蛊惑民进党当局自毁台积电,试图以此来阻碍统一进程。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能奏效,甚至还会反向加速两岸统一的进程。
不过,这其实也为台积电指了一条明路,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应该立场鲜明的呼吁统一,美国已是虎视眈眈、民进党当局更是毫无底线,唯有台湾地区回到祖国的怀抱,台企才有焕发新生的可能。
当然,抛开台积电不谈,从实际数据分析,当中国的半导体进口遭到美国的阻碍后,英伟达、高通等几乎所有的芯片制造商股票全面下跌,在数日内缩水2400亿美元。

换言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中国市场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下都呈现出了空前的韧性,可以说,如今中国市场的需求量以及发展前景,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求之若渴的。
说白了,供应商与需求方之间的稳定以及良性循环,能够刺激该行业的发展,但若是其他因素加以干涉、破坏,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其实从台积电乃至整个半导体行业发展受阻,就能看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由此也能延伸到其他领域的合作。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全球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影子,在此背景下也有不少国家、企业愿意与中国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

总而言之,分析当前台积电困境的原因,其实就能以小见大地看出当前全球的经济发展局势。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缓慢,导致了不少企业开始另寻他法,但其实无论企业的发展计划如何变动,最终都是要在全球经济的大潮流中前行的。说白了,只有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优良,才能带动各个企业的进步,而中国则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引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