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10
运-10(英文:Shanghai Y-10,中国代号:Y-10)客机,是20世纪70年代由中国航空工业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这是中国首次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
运-10飞机设计参考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707飞机,因与波音707外观极为相似,曾经有误传运-10的机体设计是从波音707的逆向测绘仿制而来,但运-10飞机的研制者和美国波音公司都否定了这一说法。运-10计划采用涡扇-8发动机作为动力。最终运-10只制成两架,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正式定型投产 。
1970年8月,中国国家主管部门向上海飞机制造厂下达运-10研制任务,1972年审查通过飞机总体设计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1980年9月26日运-10首次试飞成功。1982年起,运-10研制基本停顿。1986年,国家财政部否决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运-10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

运10

运10
运11
1988年底,运-11B改型开始设计,共制造两架原型机,一架用于静力试验,另一架用于试飞。原型机1990年12月底在哈尔滨首飞。1991年进行调整适航试验,1992年取得国家型号合格证,由于未获得订货,未能投产。运-11B单价380万元(1993年)。后哈飞提出运11-B1方案,计划重新设计机翼,采用机翼整体油箱,并使用运-12的平尾,采用美国金氏公司的导航系统和美国大陆公司的TSIO-550-B发动机。发动机安装位置稍向外移。1979年地矿部对当时哈飞已经研制成功的运-11不满意,表示载重量太小,希望能再设计一种5吨的商载重量,乘客17到19名,为地质勘探飞行服务的涡桨支线飞机。但出于中国特色的体制限制和互相制肘,航空部门拒绝为地质部的航空项目立项拨款。于是地质部被迫自行拿出100万元的启动资金,这在当时还相当客观。由于航空部门对新项目立项有审核批准的权力,哈飞无法立项,于是运-11T名义搞起了运-12。

运11
运12
运-12(中国代号:Y-12,英文:Harbin Y-12)运输机,是20世纪80年代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在运-11飞机基础上研制的轻型双发多用途运输机 。
运-12换装两台普·惠PT6A三桨叶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采用新型翼型、粘合结构和整体油箱; 斜撑杆式直线形上单翼;上掠式后部机身;大型背鳍,尾锥下腹鳍。
该机于1980年初开始设计,历时两年、经1100多飞行小时试飞定型。试飞中曾向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的试飞专家咨询.并由该公司有经验的试飞员进行过试飞。试飞结果表明,运-12飞机的性能完全达到设计标准 。
1985年,运-12飞机取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第一个民用飞机型号合格证,1986年又取得该局颁发的第一个生产许可证。截止到2000年6月,共有102架运-12飞机外销非洲、澳洲、美洲、亚洲、北美洲的18个国家。运-12飞机,可用作客货运输、空投空降、农林作业、地质勘探,还可改装成电子情报、海洋监测、空中游览和行政专机等 。

运12
新舟700
新舟700(MA700)飞机是西飞集团公司从2006年开始论证的新型涡桨支线飞机,于2008年获得了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内部立项。西飞计划从2012年开始,用6年时间完成新舟700飞机的设计、试验、试制、试飞和适航取证等工作,于2019年交付用户,是新舟飞机家族的新生代,以参与全球同类飞机高端市场竞争为目标的,型号研制的各项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2018年1月,新舟700飞机项目研制已经进入工程发展阶段,试制与验证工作将全面启动。计划于2019年底实现首飞,2021年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投入市场。

新舟700

新舟700
新舟60
新舟60飞机(英文:Modern Ark 60,英文缩写:MA60;最初称为Y-7-200A型),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属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运-7短/中程运输机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的50~60座级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支线客机。
2017年3月9日,由中国航空工业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研制的新舟60遥感飞机在西安阎良机场成功首飞.

新舟60
ARJ21
ARJ21(Advanced Regional Jet for 21st Century)支线客机是中国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ARJ21包括基本型、货运型和公务机型等系列型号。
2015年11月29日,首架ARJ21支线客机飞抵成都,交付成都航空有限公司(成都航空),正式进入市场运营。
2017年12月29日,中国商飞向成都航空交付了第四架ARJ21国产喷气支线客机,机身编号为B-3387。此前交付的三架分别是 B-3321、B-3322、B-3386 ,目前这些客机已经先后开通成都到上海、长沙、济南、合肥、上饶等地航线,并在11月17日迎来了投入航线运营后的第3万名旅客。而第五架商用ARJ21客机(109架机)已经在12月22日上周五完成首飞,这也是今年第四架完成首飞的ARJ21客机。
2018年4月9日,ARJ21-700飞机104架试飞飞机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ARJ21-700飞机104架机在冰岛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进行试飞。
2018年4月29日18时02分,国籍号为B-3388的ARJ21新支线飞机从南通兴东国际机场起飞,经过2小时47分飞行,于20时49分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这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向成都航空交付了第五架ARJ21客机(109机)。这架全新的ARJ21飞机为全经济舱布局,共90个座位。交付前B-3388与正在执行航线任务的B-3387巧遇。目前,ARJ21飞机已开通成都-长沙-虹桥、成都-合肥-温州、成都-上饶-南通等航线,机队安全飞行2600余小时,安全载客6.5万余人次。

ARJ21

ARJ21
C919
C919大型客机,全称COMAC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截至2018年2月26日累计获28家客户815架订单。
2018年2月6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宣布2021年交付首架C919单通道客机。
2018年10月27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从山东东营胜利机场起飞,历经2小时6分,平稳降落在江西南昌瑶湖机场,圆满完成转场飞行任务。

C919

C919
C929
C929远程宽体客机:继C919(学名是“中短程双发窄体民用运输机”)研制成功后,中国—俄罗斯合作成立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筹),计划研制中国首款大型客机(在当代世界客机界大型客机是远程宽体、及载客300人左右,C919是中型客机) 。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同时还寓意要与Airbus(空中客车公司)和Boeing(波音)一道形成ABC并立的格局。“9X9”寓意天长地久(波音用“7X7”,中国高铁开通日子则一般选择16号或26号),“2”是代型。
2017年5月22日,C929开发者——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俄商飞)在上海正式成立。双方已完成了飞机级指标初步定义,明确了基本型的航程(12000公里)和座级(280座) 。
C929外形与波音787相似,但波音787引擎有锯齿状而C929没有。

C929

C929
C939
研制当中

C949
研制当中

感谢阅读,图片来源网络和东方IC,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