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哈佛教授:打压中国不会使美国复兴,台湾问题只是中美关系缩影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10-04 12:10

凤凰网《与世界对话》|美国网约车司机说中国有僵尸病毒,哈佛教授听到后绷不住了

编辑|高明琨 宋东泽

当地时间4月7日-9日,第二十六届哈佛中国论坛在美国哈佛大学举行,凤凰网《与世界对话》作为本届论坛的战略传播伙伴。在论坛上,凤凰网《与世界对话》就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专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中国历史学教授、前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

宋怡明首先谈到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他认为,在美国政界中,少数人发出的负面声音被媒体无限放大,使得美国民众对中美关系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印象,忽略了中美关系带来的许多益处。作为一名精通中国历史的美国学者,宋怡明从历史的视角剖析了目前中美关系的困境。他以中美两国互动的历史为例,表明了“即使是紧张的关系也可以通过政治领导力来转变”这一乐观看法。

宋怡明根据他自身的经历分享了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应保持冷静,维持当下微妙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维系大陆与台湾之间在过去所建立起的富有成效的经济纽带,和某种程度上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上的“兄弟”关系。尽管实际上,台湾的年轻人对中国大陆的身份认同在逐渐降低,但是台湾民众很难支持台湾在法律意义上的“独立”。

最后,宋怡明以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关系的缩影为对话收尾,提出对台海紧张局势、中美关系危机的愿景。他希望,中国大陆能在台湾问题上保持足够的耐心和谨慎,美国能在民粹主义情绪消退之后,对维持自身的全球领导力地位的方式进行反思——打压中国并不能稳固美国自身的地位,只有合理、有效地解决美国国内重重的矛盾,才能使美国再度领跑世界。

以下是对话实录节选:

凤凰网《与世界对话》:您曾经广泛地在中国和美国游历,因而用“复杂且多层面”来描述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您能否解释一下这种复杂性将会如何改善美中关系?

宋怡明:当然,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目前美中关系的真正问题之一是,美中关系的公众形象一直被少数声音所主导,这些声音非常、非常响亮。而推动、强调美中关系中的某些特定要素,符合这些拥有特殊立场声音的利益。例如,在美国政坛中,有一些人认为,中国正在追求一个统治全球的战略。(他们)指出,像“一带一路”这样的倡议就是在表明中国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而现实情况是“一带一路”倡议包含很多方面,有一点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一带一路”倡议从来不是一个让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袖的战略。然而,(社交媒体上的)回音室效应使得美国政坛中少数人的声音变得非常响亮,压倒了其它声音,使得美中关系中的许多其它方面被忽略。

为了最直接地回答你的问题,当人们提到一份关系的复杂性的时候,往往会更多地看到关系运行中的负面情况。也就是说,美中关系复杂性更容易让人们想到两国的紧张关系给个人、社会以及世界带来的负面后果。用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过去30年中,中国和美国之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贸易联系,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消费者以低价享受到了许多世界领先的科技产品。但当你意识到,是因为中国参与美国的市场,你才有可能在手中拿着iPhone,于是,你才会发现中国所谓的取代美国的长期战略不过是无稽之谈。

这只是美中关系复杂性的一个例子,我们还可以想到很多其它例子,我只想非常迅速地再展开两个。第一个是,美中关系牵扯着数百万人,这些人或是在两国之间交流、学习、工作,或是来自其中一个国家但在另一个国家居住。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华裔美国人,他们在美中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是反华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因而,我们要透过美中之间紧张的关系,让人们注意到其中的受害者,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另一个例子是,无论好坏,美国和中国是唯二两个能够带头解决全球危机的国家,比如说,公共卫生问题带来的挑战。仅对我而言,气候变化问题是最为严重、最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危机。如果日益恶化的美中关系减缓了世界开辟气候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道路,这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过失,人类的未来也会因此自食恶果。

凤凰网《与世界对话》: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您对中国的宗族有深刻的理解。今年三月,您提到过一句话,“中国和美国都在与历史作斗争”。那么,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如何才能够为改善美中关系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宋怡明: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个是,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的政治表述中,历史通常是被用作一种政治工具,所以人们使用历史论据大多是为了证明某些政治立场。最近我听到一位美国政客谈到,中国早在1000年前就在计划超越美国了。显然,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简直荒唐至极。他是想说宋朝的政治精英们试图超越美国吗?但是当时美国都还没有建国。所以,只要你了解一点历史,你就能够批判历史论点了,因为它们很多根本就是错误的。你也可以批评那些片面的历史论点。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一个在中国国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概念,即“百年国耻”的概念,但真实的故事要复杂得多。在那个年代众多的外国事物之中,马克思主义也是在此时进入的中国。因而,过去一百年以来西方和中国之间的互动,比单纯的帝国主义和压迫的故事要复杂得多。

第二点是,我认为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成效、更有创造力地思考美中关系。在过去的七八十年间,美中关系经历了非常巨大的转变。从最开始的20年间,除了在朝鲜和越南发生的代理人战争以外,美中两个国家基本没有联系,而在上世纪70年代初几位杰出政治家的领导下,美中关系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当基辛格、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时候,没有人能想象到中国和美国会在未来三四十年间快速地融合,两国之间的接触大量增加。而现在,我们又面临着一个新周期的转折。

某种程度上来讲,关注历史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今天美中关系所面临的挑战是结构性的,但它不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紧张的关系也可以通过政治领导力来转变。

凤凰网《与世界对话》:在我们开始讨论台湾问题之前,我和您聊聊我到这里时的观察。在我下了飞机,上了Uber的车之后,司机告诉我说他听说在中国爆发了一种僵尸病毒。他非常认真地问我,是否来自中国,中国真的有僵尸病毒吗?您认为,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民众是否对中国产生了更多的刻板印象和误解?

宋怡明:我认为,新冠疫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是一个大问题。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为什么你的Uber司机认为中国有僵尸,那是相当令人震惊的。我几乎怀疑他是不是在拿你开玩笑。我真的不知道我们是否能解决错误信息的问题。

但是,我非常确信的一点是,由于政策问题而减少的派驻中国的外国记者、美国记者的数量,势必会使欧美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有负面影响。尽管我不知道(新冠疫情之后)恢复新闻业、恢复交换生的学习、恢复旅游业是否会解决像你的Uber司机那样的问题,但这肯定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凤凰网《与世界对话》:您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学习和生活过,根据您的经验,您认为有哪些潜在的方法可以解决目前台湾海峡高度紧张的局势?

宋怡明: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困境,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设想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在过去40年里一直非常富有成效。台湾的投资对改革开放的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台湾投资者对在大陆投资没有信心的话,改革开放的进程会非常不同。因而,政策制定者应该非常注意和小心的一点是,不要破坏这种大陆与台湾之间相互扶持的关系。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武统或通过任何政治手段的强迫都会破坏这种成功的关系,也会连带产生许多难以设想的后果。坦率地说,这对中国大陆而言,将会是灾难性的。但如果仅仅聚焦于台湾自身,打破当下的平衡将破坏大陆与台湾之间这种富有成效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双方都应该保持谨慎的理由。这也让我对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保持一点乐观。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我从中国同事和中国思想家那里听到很多关于台湾问题的分析,他们认为台湾和大陆本应是兄弟,因而兄弟自然都是家庭中的一份子。而我作为一个从事宗族关系研究的人,自然会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论点。但是,我在研究中国的宗族关系和家庭时发现,社会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家庭,家庭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新加坡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社群,新加坡人也会承认他们的中国传统,甚至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仍会说他们与中国像是兄弟一样。因此,我认为以不同的方式来构建对中国的身份认同以及与中国的关系可能是解决台湾的问题的另一个方案。

最后,我还想聊聊目前维持的这个微妙的平衡,尽管这个平衡看起来正在被打破。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这个平衡为海峡两岸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统一就打破了这个平衡,这必将会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相反的,谨慎和耐心才是更优的选择,我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想到这一点。

凤凰网《与世界对话》:台湾问题一直都是中美之间紧张关系的焦点,中国指责美国破坏了“一个中国”政策,相对应的,美国则是指责中国使地方局势升级。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您怎么看待未来局势的发展?

宋怡明:我认为在各种政治关系中,双方都是正确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会告诉你谁的立场是正确的。双方对另一方的说法都可能是准确的,但这并不能解决冲突本身。的确,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直都在改变,但我并不认为站在单一立场或是另一个立场就能解决问题。双方的立场都是真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支持哪一方的观点。比如,许多台湾人认为大陆的示威行动反而适得其反。

当大陆说到“台独”的时候,他们真正的意思是(台湾)走向法律上的独立,即发表一份独立的声明。但现实是,台湾的政治领导人只对他们的选民负责。在台湾可能只有1%或者2%的民众支持法律意义上的独立。为什么没有人支持独立呢?是因为台湾人民清楚地知道,如果他们这样做,美国会抛弃台湾,更不会来援助他们。而且他们知道,就像中国大陆说过的一样,中国大陆会因此武力进攻台湾。事实上,统一台湾已经写入了中国法律。因此,在台湾,没有赞成台湾独立的选民,尽管他们中有许多人内心会希望看到台湾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他们知道这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

说回到我刚才的看法,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情况。谨慎和耐心才是正确的行事方式。如果这能够成为未来的政策,这将意味着台海紧张局势将得到缓和。我只能给出几个缓和台海局势的建议,使得海峡两岸和太平洋两岸的领导人能够着手处理更紧迫的事务,为各方创造健康、和谐、繁荣的社会。

凤凰网《与世界对话》:当您在台湾时,您是否认为台湾的年轻人仍然觉得自己在文化上或历史上与中国大陆有联系?

宋怡明:你实际上谈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台湾的年轻人会承认自己与中国大陆的文化和历史的联系,但他们不承认自己与中国大陆的政治有关系。中国大陆并不是他们身份认同的一部分,这是对台湾问题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根据我的经历,在台湾,诚然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渴望两岸统一。换句话说就是,台湾民众在身份和思想上有一种逐渐远离统一的趋势。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但也是可以逆转的。不过,我并不认为这个趋势值得中国大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来阻止它,甚至是通过直接的军事行动来扭转它。

凤凰网《与世界对话》:中国和美国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处理政治和民众心理的问题,而双方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让它变得更加困难。中国学者王缉思认为,从长远来看,美国的民粹主义情绪可能会消退。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中国和美国如何才能避免被民粹主义所带来的情绪驱动?

宋怡明:我认为他是对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兴衰周期。在过去,冷战时期,来自外部的强烈威胁感产生的民族主义意识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团结着美国人,激励他们一起努力工作。但不幸的是,我并不认为目前它还在以同样的方式运作,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世界的纠缠、交错,因为世界上有着很多中国人和美国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因为美国民族主义的崛起而受苦,所以我不主张回到那种建立民粹式团结的模式。但我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中,许多人会认为,美国要想变得强大并继续其世界领导地位真正需要的是认真、全面、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国内矛盾。反华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不过是某些政治精英用来转移对美国国内矛盾的注意力的把戏。如果美国想领导世界,那么它必须要通过其自身的领导力来实现,而不是通过削弱和打倒别人。这再次让我感到有些乐观。我希望美国公众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认识到打压中国并不是解决美国问题的办法。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索爱P50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