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破坏战机隐形能力?歼-20装配涡扇-15发动机后,鸭翼能取消吗?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10-25 08:13

自从歼-20“威龙”战机公开后,十多年来人们围绕这款飞机讨论最多的就是它的鸭翼布局。在很多人看来,鸭翼的存在会破坏战机的隐形能力,似乎并不适合在五代机上采用。于是有观点认为:如果国产大推力发动机涡扇-15研制成功并装配歼-20,就应该取消鸭翼。不过,结合多方面因素来看,鸭翼并不能取消。

整体来看,鸭翼设计利大于弊,与是否换发动机无关。鸭翼设计能够降低战机对发动机推力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动机动力不足的问题。可是鸭翼设计本身最大的用处是提升飞机的升阻比,而升阻比是衡量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参数,数字越大意味着飞机的机动能力越出色。搭载了F-119发动机的F-22战斗机虽然动力更足,但实际上该机的升阻比大约在9左右,歼-20的涡扇-10B发动机推力虽然略小一些,但升阻比却能稳定在10左右。因此鸭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加机动性上,弥补发动机推力只是次要作用。因此有没有更先进的发动机,与是否取消鸭翼无关。

尽管鸭翼会增加雷达反射面积,但实际影响较小。大家对鸭翼设计的忧虑主要是担心其影响隐身效果。毕竟对于五代机来说,隐身是其核心优势。如果考虑机载火力,五代机无法和四代半战机相比,内置弹舱极大限制了隐身飞机的攻击火力,这一技术难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解决。因此权衡利弊,五代机应把隐身能力放在首位考虑。至于鸭翼对歼-20隐身效果的影响有多大,之前有分析认为,鸭翼对歼-20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机头方向的反射雷达波上。而在大多数情况,雷达波来自于飞机下方,所以鸭翼对战机隐身效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歼-20战机没有平尾,如果取消了鸭翼,飞机就必须加上平尾,这同样对战机的隐身效果会产生影响。

鸭翼设计其实不是技术落后的表现,它对飞控和航电的技术要求更高。歼-20战机的鸭翼和垂尾都采用了全自动电传飞控技术,可以自动根据实际环境情况调整角度和飞行姿态,这是手动操控和低水平飞控技术难以实现的。因此,凡是敢在战斗机上安装鸭翼的国家,往往都是航空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国家。鸭翼设计虽然能弥补发动机的不足,但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拆东墙补西墙”概念。

更为关键的是,飞机一旦研制并正式列装,就不能再对气动布局进行大调整。战斗机和一般汽车不同,汽车出厂之后依然可以进行一些改装,甚至可以调整外观。但飞机不同,在研制过程中,需要在专业的风洞实验室进行长期测试,通过一次次收集的数据来分析研究,调整每一个细节。为了降低飞行成本,科研人员会努力为飞机减轻每一克重量,可以说一架战斗机上几乎没有多余的部分,所有的细节都是反复论证的结果。这就意味着,战斗机一旦研制试飞并正式列装部队,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最多只能更换内部设备。

鸭翼作为影响飞机气动布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旦做出调整,整架飞机都必须重新评估气动布局,重新做加减法,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几乎等于重新研制一款新飞机。歼-20从研制立项到服役,耗费了巨额资金,所以取消鸭翼的想法完全不可行。

其实,国外隐身飞机也有鸭翼设计方案,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该方案。外界之所以总是对歼-20的鸭翼不放心,主要还是因为俄罗斯和美国的隐身飞机都没有采用鸭翼布局,全球五代机里只有歼-20采用了鸭翼。美国的F-22和F-35都偏向于传统布局,俄罗斯的苏-57和苏-75两款第五代战机也没有增加鸭翼,而俄罗斯的四代机苏-30SM却罕见地增加了鸭翼。因此外界认为美国和俄罗斯普遍担心鸭翼影响隐身,只敢在四代机上使用。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第六代飞机设计方案中也出现了带鸭翼的方案,而且该鸭翼距离主机翼较远,并没有追求鸭翼和主机翼相连。既然未来的六代机都能采用鸭翼,五代机使用鸭翼也就不存在什么不合理的地方。综合来看,鸭翼对于歼-20战机来说,利大于弊,取消鸭翼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