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三星note7测评(看完真的优点惊呆)

 人阅读 | 作者奔跑的小羊 | 时间:2022-07-21 14:00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2016年8月,三星在Galaxy Unpacked上发布了Galaxy Note 7手机和二代Gear VR,为了应和S系列型号直接跳过了6变成了7。年初的S7/S7 Edge获得巨大成功,为这次Note 7的设计带来了启发,谁也不会想到,电池质量问题导致手机自燃,在国内外引起巨大的轰动,迫使这款产品退出了市场。
这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对这些东西并不很了解,当时只知道身边天天玩爆炸梗,还记得网上说在逆战和GTA5里还有Note 7的手雷。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曾经的表情包

如今已经要上高二了,距离爆炸事件已经过去5了……马上就开学了不知道还能捡什么洋垃圾的时候,想起了和同学聊天谈论起当年手机爆炸的事,我说这手机能买到而他不信,到这就试图在鱼上搜了一波,平均价格都在600块左右。之前一直都想买来着但价格高,比起其他洋垃圾性价比低,犹豫了很久……不过为了打他的脸还是下定决心找一部合适的拍下来玩玩 。
快递到来的当天,我顺着定位找到了快递小哥提前拿到手,并在路边迫不及待地直接拆开了,心目已久的Note 7终于来了。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迫不及待的开了机

到手后先简单地检查了一下外观和基本功能,有一点在买前没有看好:听筒的保护网被磕了,但好在无伤大雅,就这样子吧……
后期看了下挖煤模式对照了下后盖,发现型号对不上,可以肯定一台翻新机了,NFC和无线充电等功能什么的几乎也都看了没问题。我的一位同学告诉我这机器屏幕容易翻车,翻新屏有很多,到目前为止我手机这台机器的屏幕都没有问题,看来运气不错(不会辨别是不是真正的原装屏幕)。
无论怎么说这手机真的太漂亮了,手里的米6瞬间变得不香了。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钉子?炸弹?

先来看看外观
5.7寸屏幕,2.5D的双曲面玻璃设计,超窄的屏幕边框,点亮屏幕的一瞬间直接被震撼到了;顶部的额头排布了镜头,听筒接近传感器,和虹膜扫描仪,还有一个SAMSUNG的Logo(部分地区的版本无Logo);下巴是一个万年不变的实体Home键,左右两边是做了隐藏处理的多任务模式键和返回键。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机器采用了金属边框,音量键电源键左右分开放置,顶部是卡槽和降噪麦克风;底部是3.5mm的耳机接口,中间三星首次投入使用的Type-C接口,接着是麦克风,扬声器和SPen。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顶部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底部

背部玻璃背板,中间偏上的位置一个SAMSUNG的Logo,闪光灯下面还有心率传感器;底部还有认证标识。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背部面板

重量实测170克,与米6的重量相当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机器还是蛮轻的

接下来是手机的配置方面,先上一张配置表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来自外网的配置表

这部机器搭载了Qualcomm Snapdragon820/Samsung Exynos 8890处理器(我手上这台是Exynos的soc),其性能相当,由于骁龙820发热较严重,因此在日用方面不如猎户座8890表现的好。已经是1202年了,想拿5年前的配置打大型游戏恐怕不行了,日用过得去就不错了。储存上采用UFS2.0,配备了64GB的存储空间,虽然不太够用不过好在三星延续了支持MicroSD储存卡扩展的优良传统,还有LPDDR4的4GB的运行内存,拿到现在也算是勉强能用。 屏幕采用自家的Super AMOLED屏幕,色彩鲜艳, 拥有2K QHD(1440x2560)分辨率,用户可以自行调至FHD和HD的分辨率。 电池容量3500mAh,(卖家说已经换过了Fan Edition的电池,故容量砍掉300mAh)。镜头模组采用IMX260,1200万像素,我个人认为还不错,拍摄效果看图: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看下手机的系统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基于Android M定制的Grace UX

Galaxy Note 7预置了三星当时最新基于安卓M定制的Grace UX,界面清新,相比之前更加走向扁平化,如今的OneUI在部分细节上依旧可以看到Grace UX的影子。
由于安卓6放到现在有点老,再加上卖家早就把机器刷为了移植FE的安卓8固件,因此没有界面截图,放几张曾经使用Galaxy A7刷Grace UX的图作为参考。

虽然Note7爆炸事件后要求召回,但依旧有大佬舍不得并留在了手里,后期三星官方应粉丝要求推出了Galaxy Note Fan Edtion,也就是管翻版的7,使得这部手机依旧能享受刷机的乐趣,增加了可玩性(高通骁龙版除外)。
再来看手机的特色功能
在这里我最想说的就是SPen: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SPen

有些手机厂商也有Note系列(例如小米),其定位应该也都是旗舰机的水准了。“Note”一词本意为笔记的意思,SPen随时随地抽出来就能手写,因此我看来只有三星手机才配得上“Note”这个词。 闭屏待机下拔出SPen,会进入息屏快写功能,达到了及时快速记录的效果。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息屏快写

开平状态下拔出SPen或者直接按SPen的按钮,弹出悬浮球,里面会有一些用笔常用的功能: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SPen 悬浮球

截屏快写:截取当前画面并直接用笔作注释
智能多截图:可以套索截取你想要的部分,还可以截取视频的一部分变成GIF动画
放大:这个估计不用解释,就是放大镜功能
翻译:类似于点读机功能,将笔悬停在词汇/句子上会直接翻译并提供语音
……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悬浮球的一些功能

官方还有一个社区:PENUP,专门为用户提供创作平台,但我估计还是用Galaxy Tab作画的人比较多,这手机屏的大小绘画还是远远不够的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PENUP社区

曲面侧屏:借助曲面屏优势推出的快捷功能(至于曲面屏用这个的优势在哪看不出来,没记错的话现在无论是不是曲面屏三星设备都有这个了),你可以选择左右任意两侧调出这个功能,其中包括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功能:指南针,尺子,手电筒,快捷联系人等等。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曲面侧屏功能

虹膜解锁:利用技术对眼睛的虹膜进行识别然后解锁,应用到了涉及安全操作方面,比如网页支付和安全文件夹。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虹膜解锁

安全归安全,但是并不实用,需要刻意去花费精力才能放到正确位置解锁。
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大佬可以在第三方ROM上解决Note 7虹膜驱动问题,因此虹膜识别不工作。
Bixby语音助手:严谨一点不能说是Note7的特色(当时还没出,但有一个S Voice),大家应该知道Bixby刚出的时候真的很牛逼,以至于当时我非常想有一部三星旗舰,听说现在的Bixby也早就成了zz有点遗憾。当我刷上安卓8的极光ROM时我尝试从ApkMirror上找包补全Bixby,虽然不能完美使用但是用来聊天还是可以的。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息屏功能:现在其实不能说是特色了,因为目前大部分设备都拥有息屏功能。三星虽然不是最早,但在当时各个厂家没有时拥有这一功能也确实挺不错的。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息屏功能

最后说下日用的体验吧
拿回来的时候我首先是刷了XDA上某大佬的OneUI 2.5,异常的费电而且卡顿严重,所以我又在网上找到了安卓8极光ROM使用。
我一般都是轻中度使用(挂QQ微信,听歌刷酷安等),大概天两充左右,开着网待机还是有点费电的。同样是3200mAh的电池但是比不过手里的Mi6(电池效率应该还剩下85%+),看来也就是当个备用机的水平。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电量统计

总结一下:如今这部手机作为备用机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因为他的性价比低,买的人估计大部分都是冲着外观或者情怀买的。如果你是想选备用机的话不太推荐,600多的价位有很多超值的洋垃圾;觉得有意义拿来收藏当然也不会让你失望。
另外还有官方的镜头套装,可以买一个玩玩。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官方的镜头套装,原价700多,现今仅需30多就能到手!

三星Galaxy Note 7作为2016年末的旗舰手机,这些配置在当时必然是过得去的,再有三星特色功能加持,可以说在当时对那些有钱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遗憾的是电池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导致这部手机没有完美地呈现给消费者,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也使今后三星引以为戒,采用凝胶电池,以防止悲剧重演。


和同学的伊拉克成色三星Galaxy Note 3合影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Note 7和Note 3

再上一张绘画图

16:9时代的遗憾——三星Note7 简单体验

照葫芦画瓢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